为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推动牡丹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省牡丹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以“项目共研、基地共建”为核心抓手,整合高校科研优势与监测机构实践资源,为区域生态治理注入产学研融合新动能。

双方以牡丹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需求为导向,建立“问题导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合作机制,联合打造“理论+实践”双轨培训基地。根据合作规划,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依托学科团队,与监测中心共同聚焦水环境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领域,为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学院将邀请监测中心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导师,通过现场采样、数据分析、应急监测等实操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整合科研团队、实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研创新,联合谋划科研课题,以高质量科研成果为牡丹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支撑与技术创新保障。
此次合作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通过校地资源有机整合,既为我校师生提供了科研转化与实践育人的优质平台,也为牡丹江流域生态治理注入了创新活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助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筑牢黑龙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师院智慧。
来源、撰稿、图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朱晓琳
审核:高朋